股票配资最新平台 福建多地房贷利率调至3.1% 专家:超
184 2024-12-20
股票配资最新平台
这是信念的力量。
节日前夕,我偶遇一位老朋友,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。
他正在积极进入A股市场,持仓市值已经超过千万。
几年前他在市场高点时卖掉了北京的一座四合院,现在手里还有数千万的资金,打算在股市中寻找机会。
当大多数散户还在挣扎时,他们却能轻松应对,耐心等待。
“不管别人怎样看,我认为A股的牛市已经来临,关键点就是2689。”
这是他告诉我的,他还补充说了一句。
“买入时亏损一些很正常,毕竟无人能精确预测市底,现在我的投资已无亏损,而是开始盈利。”
虽然不是无限资金,但对于这些富裕的投资者来说,进入市场仿佛儿戏一般。
“如果市场再跌,我就再买些,市场总不可能一直下跌。”
“我相信国运,更相信中国的资产现在非常便宜。”
“我的许多朋友,现在的想法也与我相似,都已经开始行动。”
真正想投资的人并不会公开宣布,他们只会默默执行,仅在自己的圈子内讨论。
我们看着股票行情,可能感觉市场疲软,但实际上情况已经大有不同。
几杯茶后,我询问了他看好A股的原因。
或许,不同的社会阶层看到的事物确实不同。
他并没有和我讨论股市估值、企业前景或经济复苏,甚至未深谈中美关系。
他的理由很简单:资金外流受限,银行利率低,楼市已非长期投资趋势,所以他们认为股市是较好的选择。
我没有追问“他们”具体是谁,但我们都明白,他们有自己的小圈子。
当我问他是否真的认为A股会迎来牛市时,
他肯定地回答,牛市肯定会来,但能否赚钱还是未知数。
他也没详说“他们”是谁,但这一点,我们其实都心知肚明。
当我询问他认为这波下跌的底部可能会达到多少时,
他笑着反问,“应该不会跌破2500点吧?”
我们都笑了,如果真的跌破2500点,那将是极好的。
对于一个手握大量现金的人来说,资产越便宜,赚钱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如果现在仍是3500点,那么大家可能都在考虑减持套现了。
经济环境不佳是众所周知的,因此许多资产并非真的便宜,还有下跌的空间。
当我们仍在愉快地聊天时,他突然转变话题,开始讨论牛市。
你知道牛市为何会出现吗?
牛市并非经济真的好转,而是大家需要一个发泄的地方,一个赚钱的机会。
一部分资金总是需要流动,守规矩的资金难以获得回报,那该怎么办?
需要为这些守规矩的资金提供一个通道,让他们放心将资金留在国内,支持祖国的建设。
想想06-07年、14-15年、20-21年,那些时候经济真的有特殊的增长吗?
其实并没有,只是资金需要找到出路。
如果市场不提供出路,资金就可能流向海外。
你可能认为人民币升值和利率下降是好事,
但对外部投资者而言,这可能是回流的信号;对内部来说,如果资产价格不涨,利率又低,资金还是会流出。
牛市的作用是解决资金问题,同时也是解决市场和经济问题的方式。
我们的看法不谋而合。
下一轮牛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养老金的去向。
延迟退休成为现实,这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。
现在就业问题已经严峻,加之延迟退休,养老金可能已不足。
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养老金的投资渠道与规模不匹配。
早期养老金主要投资于大基建项目,通过租赁获得稳定回报。
现在这类项目在国内已接近饱和。
原本可以通过债市进行避险,但现在债市的回报也很低。
养老金开始关注股息,关注低估的高质量现金流。
牛市不仅是解决资金情绪的问题,还需要解决养老金的配置问题。
当然,这不仅限于养老金,很多国有资本也面临投资去向的问题。
所谓的牛市,是众多资本需要找到集结的地方,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。
现在,从货币数据看,资金还未真正活跃,M1数据仍在下降。
但广义货币M2的堆积如山,迟早会流入市场。
一旦开闸放水,资金自然会向低处流。
我们想要走向高处,就需要明白,资金会流向何方的低处。
财富的方向,就是寻找价值的洼地。
最后,我问了一个问题。
现在抄底的资金仍然只占小部分。
那么,何时会大规模抄底,或者说市场跌到多少,会引发大规模抄底呢?
他的回答简单三字,跟党走。
也就是,跟随市场的主导力量。
牛市熊市,都由他们的决策决定。
当他们开始亲自介入市场时,牛市就真正开始了。
只不过,积累筹码需要时间,布局需要时间,而筹码的价格自然是越低越好。
表现弱势,是为了获取廉价筹码,进行布局。
如果每天都强势买入,谁会愿意出售筹码?大家都在等你推高价格。
因此,熊市末期的下跌都是有目的的,也是刻意为之。
当他们不想再隐藏时,市场会迅速回到3000点,不是吗?
那些跌得厉害的,或许正是未来的大机会。
明牌已经显现,暗牌则是他们在悄悄布局。
他最后还透露了一点福利,他们的目标是北交所。
在京城混迹的人,对北交所可能有更多不同的解读。
他们认为北交所的流动性问题不大,一旦政策放开,市场上会有大量的资金介入。
现在市场未大幅上涨,是因为布局还未完成。
话已至此,我也只能感叹,城里人真会玩。
资本的游戏股票配资最新平台,有资本的规则,不同阶层的人对市场的理解确实不同。